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易学 > 正文

中国学者应严谨对待易学基本常识(2)

时间:2019-12-31 13:13     来源:中国易学网     作者:王先胜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中国学者或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学者不懂太极八卦、河图洛书等易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者随意地论说、处置这方面的问题,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宋太庆先生说:“中国民间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一二万年以前中国陶瓷文化创始时期……”,他认为“盘古可能是阴阳合休,可能是阴阳、太极、八卦互补图形的原生图式。盘,可能是女阴形象、女阴符号,而古,可能是男阳形象、阳性符号,他们是中国第一双原始祖先神,已有一二万年的传说历史”,又说:“七八千年前的伏羲时代,中国人已开始了原始天文观测活动,并且总结出《河图》和《洛书》以及阴阳、八卦、太极学说”(宋太庆著《中国时代》168页、196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8月第1版)。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盘古是一位创世大神,而且公认其产生年代是在东汉时期,与佛教的传入有关,当然它不可能是阴阳、太极、八卦图的“原生图式”。即使将盘古的年代上溯至一二万年以前,它与阴阳、太极、八卦“互补图形”也各是一回事:一是人格化的神,一是各种图形,将二者拉扯在一起,真是“生拉活扯”。前面说阴阳、太极、八卦图形来自创世大神盘古(而且还是女阴、男阳形象和符号),后面又说阴阳、八卦、太极学说来自原始天文观测活动,而且年代、时代还相距甚远,这就不仅仅是“生拉活扯”了。在同一本书中,作者还说:“易在周文王时代,与伏羲阴阳太极图腾相结合,产生了系统化的易体系,从此成为科学与宗教之源”(宋太庆著《中国时代》215页)。阴阳、太极并非“图腾”,这是常识。与“阴阳太极”相结合的“易”指的是什么呢?按一般理解,“易”或“易学”是包含阴阳、太极这些概念和范畴在内的,所以“易”与阴阳太极相结合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说法,说这种结合“产生了系统化的易体系”就更是莫名其妙。如果“易”仅指八卦符号或《周易》之卦爻辞,其与阴阳太极相结合“产生系统化的 易体系”也是一个莫名其妙的说法。至于说易经、易学“是世界科学与文化的鼻祖”、易在科学上“揭示出一切事物都可以用数字0、1来描述的世界数学图式”、“易、太极、八卦与现代世界科技与知识相结合,正在形成系列新兴学科群和知识学科群”(宋太庆著《中国时代》215—216页、234页),也是神吹。

  陈志良先生在一本书中借孔子之口说:“伏羲创易时,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通万物之情。这只是作易的准备。真正创作易,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都是以人为主,以人为核心的”(陈志良著《与先哲对话——世纪转换中的中国与传统文化》47页,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年11月版)。这段话的基础和根据显然来自《易传·系辞》:“古者包犠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根据原文,显然得不出伏羲真正创作易“都是以人为主,以人为核心的”这一结论,而且也不会是孔子的思想。《易传》反映孔子和儒家的思想是没有疑问的,但其中涉及易的来源、本质之言论可以说都不支持易的创作“是以人为主的”。如《系辞》开篇即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又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坤其易之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等,均是说天地日月(乾坤)为易之始、之本,而男女(人)在其次。一般认为《易传》中的“子曰”即引述孔子之言。《系辞·下》第六章“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阳之德。”可见,易之始、易之质实为天地、阴阳(此处之“阳物”、“阴物”非指男、女生殖器)。易学乃象数理三者内在统一之学,无象则无数、无理。《系辞》怎么论“象”呢?它说:“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于乎富贵……”,又说“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可见天地、日月、四时才是易学之根、之本,而“人”在其次。《系辞》又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这个生成系统也明确指出易之始之本在于阴阳以及混沌未分之宇宙,而人事在其后。按“易”字形义,为日月、阴阳(《说文》:“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按古人理解:“易以道阴阳”(《庄子•天下》)、“易,只消阴阳二字括尽”(《朱子语类》卷第六十五)。《说卦传》论八卦的象征意义乾天坤地、艮山兑泽、离火坎水、震雷巽风,以及后天八卦方位“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于乎离,致役乎坤……”等均是言天地万物、四时,而不是“人”,是皆常识。陈先生同一书中还借孔子之口说:“一般人占卜求吉凶求成败,君子占卜非为私欲,乃通天地之变,求天地人的运变大势。当然,君子也占小卦,但占小卦,问小事,仍然是通天地之变。为什么呢?君子占卜,不仅问结果如何,而且进一步问应当如何……”(陈志良著《与先哲对话——世纪转换中的中国与传统文化》48页)。好象占卦也有“血统”问题,君子无论占什么事都是“通天地之变”而小人则总为“私欲”,真是笑话!占卦是根据卦爻象、卦爻辞来判断吉凶、作出选择,无论君子、小人,卦爻辞都指示着该(要)怎么做,不该(不要)怎么做。难道八卦符号、卦爻辞还要根据占卦人的“血统”而随机应变吗?对于小人,卦爻辞要自动隐藏起来而不回答人家“应当如何”吗?

  王存臻、严春友先生构思了一个“宇宙太极八卦定律”,称“无极即绝对全息统一场,由无极衍生出来的太极即有限(宏观上有限,微观上无限)相对全息统一场,由太极依次衍生出来的两仪、三气、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干、十一气、十二地支……直至六十四卦乃至n卦,从根本上来讲,都是气或曰场的代名词。简言之,宇宙场是一分为n的。这种称为宇宙太极八卦定律”(王存臻、严春友《宇宙全息统一论》435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这段话存在的问题有:①在中国古代文化或易学中,只有太极生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而不存在“太极依次衍生两仪、三气、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干、十一气、十二地支”这种思想。②“四象”在易学中指老阴、老阳、少阴、少阳四种属性或其代号(),也指四方、四时,“四象”生五行(五时或金、木、水、火、土)还勉强可附会,但“四象”生七星(北斗七星)、十干、十一气(不知所云)、十二地支或“九宫”(指九宫图、洛书或“太一行九宫”之天象理论)生十干、十一气、十二地支之类就荒唐了。③中国的《易经》和太极八卦理论中并不存在自“太极”始可以一直生出n卦这种理论,虽然邵雍和朱熹曾经将太极八卦六十四卦的生成方式理解为“一分为二”式,可以生出n卦(n为成倍增加之偶数),但这是一种没有依据的错误的理解和猜测(参见拙稿《中国国学大师之马失前蹄》)。④将“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十干、十一气、十二地支”等都理解为“是气或曰场的代名词”是不当的、错误的乃至荒谬的,如(北斗)七星是七颗恒星,十干、十二地支为纪时或计量单位,不是作者所论的“气”或“场”。⑤“宇宙场是一分为n”的,也是没有依据的说法。王、严两先生在他们的书中讲“八卦分伏羲八卦、先天八卦和文王后天八卦三种”,这是不当的,因为先天八卦就是伏羲八卦、伏羲八卦就是先天八卦。又说“再把八卦按一定次序相互排列,便产生出六十四卦,每卦又有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这些卦象象征着‘道’的各种形式,是由阴阳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反映了宇宙和人类的所有情况”,其不当至少有二:①八卦按一定次序两两相重才得到六十四卦,而不是“按一定次序相互排列”。②这里所说的“道”显然不是指儒家道统之“道”,而是《老子》书中所言及的“道”,说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象征着“道”的各种形式,是不恰当的,二者各是一种宇宙观系统、概念系统和范畴。又说“阴阳八卦中那些先天的模式决定了宇宙万物的先天构造,而那些变化万端的排列组合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显现”以上引文均见王存臻、严春友著《宇宙全息统一论》2—3页)。其不当有二:①阴阳八卦是中国古人对宇宙万物的一种解释模型,它不可能决定宇宙万物的先天构造。②《周易》和阴阳八卦本身并不存在“变化万端的排列组合”(吕绍纲著《周易的哲学精神》293—29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只是六十四卦卦爻象及卦爻辞可以与万事万物相比附。他们在同一书中还说“《周易》讲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其中“无极生太极”是错误的,不是《周易》所有(吕绍纲著《周易的哲学精神》)208—216页),而且“太极生两仪”段也非《周易》所有,而是见于后来的《易传》中。又说“宇宙太极八卦定律首次从气或场的角度揭示了宇宙一分为多的规律,并从这一新的角度首次在一定层次上揭示了太极八卦的神秘面纱,证明八卦原理不仅揭示了64种气或场的运动规律,而且隐涵着n种场即无数种遵循八卦原理的场的运动规律”,其中当然存在着多重错误和不当,不再赘述(以上引文均见王存臻、严春友著《宇宙全息统一论》435页)。

  马建勋先生在《圆点哲学》一书中说:“太极图主要显示的是阴阳两分法。太极八卦图中的每一卦都是宇宙循环在这一角落或那一角落里的展现,从时间发展的弯度看,每一卦都构成一个半圆,每一对复卦,就构成一个整圆。而整部《周易》用以涵盖万象的六十四卦,三十二对复卦,实际上呈现了一个更大维度的‘圆’。应当指出的是,黑白各半的太极图将事物一分为二,多少有点绝对的、机械论的弊端”(马建勋著《圆点哲学》46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这段话存在的问题有:①太极八卦图中与太极图相配的八卦为先天八卦,先天八卦圆图的结构是“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说卦传》),凡对角线上的卦,其意思相反、相对,阴爻、阳爻完全相异(故称对卦、对易,三国虞翻谓之“旁通”,明人来知德谓之“相错”),而与“宇宙循环在这一角落或那一角落里的展现”没有什么关系。②宋人邵雍按太极“一分为二”生八卦的方式画出先天八卦小横图后自乾至坤标出顺序号,得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这个顺序在先天八卦圆图中表现为乾一、兑二、离三、震四为一逆时针旋转方向,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为一顺时针旋转方向,有些易学者将之比附为天、地相对运动模式,但八卦中的每一卦仍然不是“宇宙循环在这一角落或那一角落里的展现”。比如乾一位于正南,可以说宇宙在这时表现为天(乾),但不能说按逆时针方向转至兑二东南位,宇宙就表现为泽(兑),再转至离三在正东,宇宙就表现为火(离),又转至震四东北位,宇宙就表现为雷(震)。③“每一对复卦”、“三十二对复卦”是一种错误的说法。按作者的意思,“复卦”可能指的是“覆卦”或“对卦”。覆卦亦称反覆、反易、反卦,“覆”是颠覆、颠倒的意思,即将一卦的三爻或六爻之爻位完全颠倒过来得到另一卦,这样的两卦即为覆卦,如八卦中的兑()与巽( )、震( )与艮( ),六十四卦中的屯( )与蒙( )、需( )与讼( )等。对卦是两卦的爻画完全相异,如八卦中的兑( )与艮( )、震( )与巽(),六十四卦中的乾( )与坤( )、颐( )与大过( )等。“复”是重复、反复的意思,八卦中没有“复卦”,六十四卦中的“复卦”指的是 ,有往复、反复之意,在十二辟卦中表示十一月,冬至一阳来复,故复卦卦辞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八卦、六十四卦中没有成对的什么“复卦”。④因为一对覆卦(或对卦)在卦象或含义上可以表示正反、阴阳之意,故在哲学的意义上也可以认为它们构成一个“圆”,但《周易》六十四卦或将其分为成组成对的覆卦、对卦,它们并不构成“一个更大维度的‘圆’”(只有伏羲六十四卦图构成一个圆)。⑤认为“黑白各半的太极图将事物一分为二,多少有点绝对的、机械的弊端”也是错误的。中国的太极图和阴阳学说表达的恰恰不是“绝对的、机械的”思想观念: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阴阳两仪)是阴中有阳(黑白中的鱼眼为白)、阳中有阴(白鱼中的鱼眼为黑),表示阴阳只是相对的、互相包含的,可以变化的。太极图中阴仪由小渐大直至阳仪出现、阳仪又由小渐大直至阴仪出现,这正是阴阳、矛盾可以相互转化的形象写照,与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规律也非常吻合。太极图阴阳两仪相互追逐也被人们理解为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循环往复。这些思想都是有关太极图和易学中的常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中的重要观念。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